【广东函授专科】考试复习资料语文--二十五篇寡人之于国也
二十五篇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一、孟子和《孟子》 孟子(约前372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战国时邹(现在江苏省邹县)人,古代著名的思想家,教育家。孟子的中心思想是“仁义’。主张行仁政,强调“民贵君轻”,重视民心的向背。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、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,具有进步意义。曾游说齐宣王、梁惠王,宣传他的政治主张,但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,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,始终未被采纳。 《孟子》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,记录了孟子的言行,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人共同编写,共七篇。《孟子》的文章很雄辩,感情强烈,辞锋犀利。在宣传主张、论辩事理时,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,因势利导,步步深人,层层进逼,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。《孟子》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。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,运用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,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。 二、课文主旨 文章围绕为何“民不加多”与如何使“民加多”的问题展开论述,着重表现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,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。 学习要点 1.孟子文章的特点: (1)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 (2)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(3)有大量整齐、对称的排偶句 2.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是 (1)反对霸道,推行仁政,反对战争,发展生产。 (2)使人民养生葬死无遗憾,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。 3.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是 (1)初步措施:“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” (2)根本措施:“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”、“黎民不饥不寒”、“申之以孝悌之义”。 四、疑难辞句解析 1.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(凶:灾荒) 2.邻国之民不加少。(加:更加,表示比较的意思) 3.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(走:逃跑) 4.直不百步耳。(直:通只,只是) 5.数罟不入洿池。(数:细密;罟,网) 6.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(罪:归罪于;岁:一年的收成斯:这样) 7.谨庠序之教。(谨:认真办好。庠序:学校) 8.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(检;约束,制止;发:发放。) 五、重点段落分析 (一)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人死,则曰:“非我也,岁也。”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:“非我也,兵也?”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 1.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?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,首先要端正态度;不要怨天尤人,应该从自己做起。 2.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?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? 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、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;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。 3.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,请写出本体和喻体。比
声明: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dxnh.cn/yuwen51/4141.html